随后伏丑又与谢安聊了一会儿,渐渐将心中的担忧放下。
毕竟上辈子也逆来顺受惯了,来到大业三年,面对这等特殊情况,适应起来也快些。
没多久一个卫兵便来招呼伏丑两人起程。
他们刚到县尉府的时候,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这会儿也自然没啥东西需要打包,就这样孑然一身轻,跟着卫兵一起上路。
随后他们一路向东,前往东京洛阳。
关于杨广为何迁都洛阳,太平御览中的两京记中有言:
初,隋炀帝登北邙观伊阙,顾曰:”此龙门耶,自古何为不建都於此?”仆射苏威对曰:”自古非不知,以俟陛下。”帝大悦。盖其地北据山麓,南望天阙,水木滋茂,川源形胜,自古都邑莫有比也。
大致意思就是杨广第一次登上北邙山,看着伊阙,感概这地方就是风水宝地啊,为何以前没人在这里建都。
这时候仆射苏威进言道:古人不是不知道,就在等您来建呢?
潜台词在说杨广是千古一帝,这一顿马屁拍的杨广通体舒服,然后就有了随后“发大江之南、五岭以北奇材异石,输之洛阳”,浩浩荡荡的东京营建。
关于洛阳东京与东都的叫法,两京记中也有言:
至仁寿四年,於此营建,初谓之东京,有诣阙言事者称:”一帝二京,事非稽古。”乃改为东都。
大致意思就是说刚开始这里叫做东京,后来有好事者跑到皇帝的住处,进言道:一帝二京,老祖宗没这么干过啊。
然后就改东京为东都。
当然这个言事者,肯定没见过老朱家的江山。
而太平御览,是宋代编撰的书籍,几百年后的人所写的东西,也只能当做小说来看待,他们如何知道当时隋炀帝杨广立于北邙山上时心中所想。
后世关于杨广为何迁都洛阳,也有多种解释。
一说杨广是碍于关陇集团在大兴根植太深,而杨广自身继位又有太多疑团,为了更好的施展拳脚,就只好把政治核心迁移到洛阳。
还有一说,是说隋大一统后,国土面积太过辽阔。
而大兴城又偏居西北,身处大兴无法真正的调度全国,故而杨广才迁都洛阳。
可除了杨广本人,谁又能知道他为何要做出如此举动。
眼下伏丑就要亲自前往洛阳,见证这个后世的“九朝古都”。
除却贺若怀亮带给他的危机感,还是有一些小激动的。
这就像后世攒了几个月的积蓄,终于咬牙拿出来,准备到自己心仪许久的景区内游玩一番。
既肉疼钞票的消耗,又想要瞻仰人文历史产物下的瑰宝。
与伏丑一起的谢安也察觉到了他的变化,小声问道:“你似乎挺想去洛阳?”
“是啊,听说洛阳城是前两年才修建的,也是当今圣上的御宫,尽管近在咫尺,却从来都没有去过,这下有机会见到咱们大隋的东京,怎么能不激动。”
谢安闻言嘿笑道:“见东京都这般激动?你若是接受了前面那位大人的提议,只怕东京城内,属于你的宅邸都有了,又何必顾此失彼,要不你再好好考虑一番?这种机会几辈子可能都遇不到一次。”
谢安的提议,伏丑还真有些动意。
假如贺若怀亮和他老爹贺若弼没有让杨广一锅端了,傍着这颗参天大树,小日子也能过的滋滋润润。
就算贺若怀亮他闺女再丑,熄了灯也瞧不见不是吗?
可伏丑却不会因为谢安这一句劝,就跑去找贺若怀亮。
经过这几天的事情,让他也稍微长了个心眼,明白很多事情要三思而后行。
这种时候,自己就算去找贺若怀亮,也会被人看低了,毕竟这种反复之人,还是不怎么讨人喜欢。
就只能先这样,走一步看一步。
这时伏丑仔细打量着谢安那俊美的面容,啧啧道:“就算要入赘,也得找你吧,就你这幅皮囊,愿意招你入赘的人,只怕都大把了去了。”
谢安闻言脸色瞬间变了变,似是想到了什么不好的回忆,然后转身看着伏丑道:“要不,咱们都别提这茬了?”
伏丑闻言用力的点了点头,深表赞同。
随后他们便在牛车上,絮叨起了其他事情。
期间伏丑还有闲心,打量着周围的环境。
驰道边上的麦田里面,几乎都是金灿灿一片,有一些麦子已经被百姓收了囤积在谷场里。
有一些则还留在田中,更有一些因为麦穗太重更是卧倒了一片。
走了许久才能瞧见几个村落,可是这农忙的季节,田埂上活人却瞧不见几个。
再加上庄稼稀稀拉拉涨势堪优,估摸着这些单靠种地的百姓们,生活也十分不易。
毕竟这时候也没有袁隆平,更没有什么科学种植,产量自然无法和后世相比较。
打量完了沿路的田埂与村落后,伏丑又开始打量起他们这一行人。
这次来接贺若怀亮去洛阳的人,明显重视了许多。
五六十个披甲持刀的精锐士兵,将贺若怀亮的马车护持的严严实实。
最前方更有几匹高头大马开道。
在贺若怀亮的马车后面,则是一些牛车,上面拉着一些货物,伏丑与谢安两人因为是客人也凑在了牛车上,免去了奔波之苦。
除去这些来接贺若怀亮的士兵,出连山还派了一些属下,护卫着他们前往东京。
林林总总的加在一起,他们一行也有近百人,可谓声势浩大。
而宜阳距离洛阳就五十里左右,路途并不远。
他们当天出发,当日下午便已经远远看到了这座闻名遐迩的新城。
这座刚刚由大匠宇文恺经手建造的大隋东京。
待真的瞧见这庞大的建筑群后,伏丑也有些诧异。
他本以为会是高大森严的城墙环绕四周,将大隋皇帝的行宫拱卫其中。
可还未到跟前后,伏丑就一眼看到了北据邙山的宫城,以及周围坐落的房屋。
这个大隋王朝的政治核心,竟然连城墙都没有,只有一道低矮的短垣。
这是宇文恺建造之时工期太紧,还是说杨广自信到不需要城郭来抵御外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