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果文学
推荐你的下一本好书

《年代1973:从知青下乡开始》小说章节在线试读,《年代1973:从知青下乡开始》最新章节目录

喜欢都市种田小说的你,有没有读过这本《年代1973:从知青下乡开始》?作者“闻信”以独特的文笔塑造了一个鲜活的陆远形象。本书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深受读者们的喜爱。目前这本小说已经连载中,最新章节第91章,赶快开始你的阅读之旅吧!

《年代1973:从知青下乡开始》小说章节在线试读,《年代1973:从知青下乡开始》最新章节目录,这本小说主要讲述了:陆远也没闲着,打量着面前的村民和村子。毕竟以后要在这里待上几年,先熟悉一下准没错。“你们快瞅瞅,那小伙子长得不错,就那个个高的,浓眉大眼的。”“行,甭说真挺俊,身板也行,要是没对象给我侄女说说亲,我侄…

《年代1973:从知青下乡开始》小说章节在线试读,《年代1973:从知青下乡开始》最新章节目录

《年代1973:从知青下乡开始》小说最新章节试读:陆远苦笑,现在夏天还没过完啊!好吧,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继续往嘴里塞着鸡蛋糕,陆远打开第二封信。是大姐的来信,和母亲及三个姐妹一样,信中写满了叮嘱,信封里还夹了糖票和茶叶票。打开来自四九城的第三封信,是一个院长大的发小郑军。信里郑军说他家老头发现酒被偷后,他被打得老惨了。并在信中详细描述了被打的全过程,

《年代1973:从知青下乡开始》精彩章节赏析

陆远也没闲着,打量着面前的村民和村子。

毕竟以后要在这里待上几年,先熟悉一下准没错。

“你们快瞅瞅,那小伙子长得不错,就那个个高的,浓眉大眼的。”

“行,甭说真挺俊,身板也行,要是没对象给我侄女说说亲,我侄女十里八乡也是一枝花。”

“这城里的青年看着挺壮实,别中看不中用啊,真到炕上是个绣花枕头可就苦了你侄女喽!”

“行了吧你们,谁不知道这些知青到时候还得回城,真介绍对象你们会拿到面上来说?!”

陆远注意到前边不远,老榆树下坐着四五个衣着朴素的妇女,正对着他评头论足。

什么绣花枕头、银样镴枪头、上炕没力气,说的那话简直了,不堪入耳,纯属污蔑,他本钱很足的好吗!

居中的妇女看上去三四十岁,粗糙的皮肤、脸上因辛劳留下的皱纹,让人分不清她的具体年龄。

不过她的嘴皮子比一般人要薄,一看就是个能说会道的主儿。

如果王家围大队有村情六处的话,这位应该是宣传部长级别的人物。

再往旁边看去,是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妇,一双眼珠灵活有神,听着身旁人的讲话不停点头,偶尔附和两句。

姑且认定为情报委员,串门包打听的那种。

没等陆远打量完,身后的铺盖卷被人拽了一下,原来是魏思思被村民看的不好意思,躲到了他身后。

而张红娟这时候已经把脑袋埋到了胸口,不敢抬头。

陆远真怕她长时间保持这个姿势会缺氧。

“唉,小伙后边那两个小姑娘真好看,小脸白净,看着就招人疼。”

“哎呦,小胖脸那姑娘粮仓倒是备的充足,一齐儿生两孩子都饿不着,就是屁股不够大,不知道能不能生带把的小子。”

“我说赵埋汰家的,你就别瞎操心了,人家姑娘又不嫁到你们家,想那没用的干啥!”

“怎么就不能嫁到我们家,我告诉你,看她们娇滴滴那样儿,一准就是那什么的后代。我们家可是三代贫农,能嫁到我们家,她们都得烧高香。”

陆远顺着话头望去,还是树底下那几个妇女。

得咧,他决定有时间一定打入大槐树CBD情报站内部,跟这几位老婶子好好唠唠,体验一下农村情报站的乐趣,八卦一下村里扒灰的烂事,看看能不能震撼他一整年。

当然,去了就一定得最后一个走,不然你懂得。

齐大队长对这帮老娘们的话充耳不闻,兴许是听惯了。

上了一天工,还不兴人看个热闹说两句闲话,只要不涉及原则问题,那都不算事。

随着这帮老娘们越说越露骨,齐大队长只能训上两句。

“瞅你们一天叭叭儿的劲,看个热闹那嘴就跟裤腰带似的,赶紧都散了,有这空儿,在炕上躺会去。”

挡在前面的人散开后,知青小队立马加快了脚程,跟着齐大队长很快抵达村子边上的知青院。

这是大队为他们这些知青准备的住所。

以前是地主家的宅子,被打倒后,房子也就闲置了下来。

一眼望去,大半房屋院墙都倒塌了,只留断壁残垣。有用的东西,像木梁、椽子这些早就被人摸走了。

直到知青下乡,这里才被修缮改造,当做知青落脚的住所。

如今整个知青院能住的房子只剩三间,男女知青各一间,剩下的一间被当做厨房,以及储存柴火和杂物等。

至于东西厢房早就没了模样。

不过在院里还有间棚子,里面支着口大黑锅。

屋前有一口水井,黑黄色的粗麻绳缠绕在一个大圆轱辘上。

院里倒是打扫的干净,看得出来被老知青精心布置,当成菜园子在使用,种上了各种蔬菜。

知青和村民不同,是没有自留地的,在院里种菜对减少日常开支很有必要。

陆远清楚这些菜可没有他们这些新知青的份,想吃这些菜,就要拿出钱或粮食来交换。

听到院里的动静,从屋里走出一人,见到带队的齐保国,立马露出笑脸:“齐大队长来了,这些同志就是新来的知青吧?”

“对,把程刚跟孙小薇喊出来。”

齐保国不咸不淡地点点头,伸手对着陆远八人晃了一下,“把这些人安排一下。”

那人正要抬腿往屋里走,便听里边传出声音:“来了,来了!”

随即,一男一女从屋里大步走了出来。

“齐队长今天是您去接的新知青啊,辛苦了,快进屋坐会喝口水。”

“不用了,先办正事。”齐保国摆摆手,“老规矩,把他们安排好,之后到支部预支口粮。”

孙小薇在一旁点头:“放心,我们一定把他们安排好。”

齐保国点头,指着程刚、孙小薇,朝着陆远等人解释道:“他们俩是知青院的男女队长,想知道什么情况找他俩了解,别的事听他们安排就行。”

“现在你们先把车上的行李卸下来,那么多东西,拉这一路把牛都累坏了。”

“明天你们不用上工,先休息一天,可以去公社那边采购一些日常用品,也可以在院里调整状态,后天正式上工。”

听到动静,屋里的老知青们也都走了出来。

这些人脸上哪还看得到激情,写满了疲惫和麻木,完全就是被生活压弯了腰的模样。

陆远看了看,也就程刚、孙小薇,以及之前院里见到的那人精神头好点,剩下的跟抽了筋似的。

从精神面貌来看,这些老知青的生活可不太乐观。

虽说他对下乡生活已有预料,可见到这些人,难免心头一沉。

不过陆远很快调整好状态,他有空间在手,日子再苦也不至于过成眼前老知青们这般模样。

程刚、孙小薇这两位知青院的男女队长,应该是大队选出来的,为的就是方便管理这帮子知青,实际上没什么权利,就一个说起来好听的名头罢了。

或许二人认为在举荐回城名额的时候,能混个前排位置。

有了老知青的帮助,行李很快便从牛车上卸了下来。

齐保国又嘱咐了两句,牵着牛车离开了。

牛对生产队来说过于重要,得赶紧送回牛棚休息。

“欢迎你们来到王家围生产大队,我叫程刚,是咱们男知青的队长。”

“我叫孙小薇,是女知青队长,以后有什么困难大家可以告诉我,我会尽量帮大家解决。”

两位队长分别做了介绍。

“咱们知青点人不多,在你们到来之前是十人,五名男知青,五名女知青,现在有一人不在。”

“有了你们的加入,咱们这院里就更热闹了。”

“下面大家相互介绍一下吧!”

看得出程刚是个活跃分子,而且比较会来事,几句话便增进大家的关系,让氛围不那么生疏。

“你们好,我叫董成阳……”

“大家好,我叫李山峰……”

“我叫牛雪兰……”

一共十七个人,陆远认真记了一下,基本也就记了下来。

此时,新知青这边经过连续几天的奔波,加上今天的颠簸和行走,几个女知青已经快站不住脚,恨不得立刻扑倒在炕上休息。

“大家也都累坏了,咱们还是先分配住处,一会还得去支部预支粮食,这关系到饿肚子问题。”

“不过我先和你们说一声,预支的粮食要等秋收后用你们的工分来还。”

“现在地里活计不算多,累不着,等两个月后秋收就能攒点工分换粮食。我们可比你们惨,来的时候是冬天,队上的粮食不多,分下来的不够吃还要算工分。”

程刚见大伙也没什么心情听他多说,便简单说了下目前情况,之后带着这帮新知青分配住处。

小说《年代1973:从知青下乡开始》阅读结束!

阅读全部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