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现代穿越古代当皇帝这书“薛坡兰的轻尘”写得真是超精彩超喜欢,讲述了林宇的故事,看了意犹未尽!《我从现代穿越古代当皇帝》这本连载中的都市高武小说已经写了97758字,最新章节第24章。
我从现代穿越古代当皇帝免费阅读,我从现代穿越古代当皇帝林宇,这本小说主要讲述了:次日清晨,熹微的晨光仿若被一双轻柔却又带着丝丝凉意的手,小心翼翼地穿过雕花窗棂的缝隙,洒落在宫殿那光滑如镜的金砖之上。每一道光线都像是一条灵动的金色丝线,在金砖表面跳跃、交织,映出一片如梦似幻的金黄。…
《我从现代穿越古代当皇帝》小说最新章节试读:夜幕如墨,浓稠地包裹着皇宫,唯有林宇的书房透出一丝昏黄的光亮。案几上堆积如山的政务文书,纸张泛黄,散发着陈旧的气息,可林宇的目光却游离在这些文书之外。烛光摇曳,映照着他紧锁的眉头,仿佛刻下了深深的忧虑。他的眼神中透着疲惫,却又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脑海里如同走马灯一般,反复盘旋着同一个问题:朝堂之上,诸多官员虽饱读诗书,出口成章,对儒家经典倒背如流,可一旦面对实际政务,诸如兴修水利、整治农桑、抵御边疆侵扰,却往往显得捉襟见肘,毫无应对之策。国家若要蓬勃发展,繁荣昌盛,亟需一批真正有经世致用之才的人来推动。林宇心中暗自思忖,当下局势,内忧外患并存,边疆战事时有发生,百姓渴望安居乐业,可现有的官员体系却难以应对这些复杂局面。若不进行变革,国家发展恐将陷入停滞。思索良久,他猛地一拍桌案,震得案几上的笔墨都跳动起来,心中已然有了决断 —— 对科举制度动刀革新。这一刀,势必要打破旧有的格局,为国家选拔出真正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栋梁之才。数日后,朝堂之上,气氛庄严肃穆。文武百官身着朝服,整齐排列,如同一排排沉默的卫士。他们的目光皆聚焦在御座之上的林宇身上,眼神中或有期待,或有疑惑,或有担忧。林宇神情庄重,身姿挺拔,宛如一座巍峨的山峰,散发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他声音坚定而洪亮地向满朝文武宣布了科举革新的计划:“朕深思熟虑,决定在科举考试中增设实用学科,诸如算学、农桑、水利、兵法等。唯有如此,方能选拔出真正能为国家发展出谋划策、解决实际问题的栋梁之才,使我朝在这风云变幻之世,稳步前行。”此言一出,恰似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朝堂瞬间炸开了锅。保守派的代表,礼部尚书李贤,年逾五十,面容清瘦,此刻满脸怒容,双手颤抖着指向林宇,声音尖锐而急切:“陛下,此举万万不可!科举乃国家抡才大典,关系到国家的兴衰荣辱,向来以儒家经典为要,选拔的是饱读圣贤书、品德高尚之人,他们以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为准则,方能教化万民,维护朝堂的清正风气。如今增设这些奇技淫巧之学,岂不是乱了祖宗规矩,坏了科举正道?如此一来,科举的神圣性将荡然无存,国家的根基恐将动摇啊!” 说罢,他还向周围的旧贵族们使了个眼色,那眼神中满是暗示与拉拢之意,试图煽动众人一同反对。旧贵族们纷纷附和,一时间,朝堂上反对声此起彼伏。一位年迈的贵族,胡须花白,微微颤抖着身子说道:“陛下,这实用学科难登大雅之堂,不过是些工匠、农夫们所钻研的技艺,若以此选拔官员,朝堂之上恐皆是些出身低微、只懂摆弄器械之人,成何体统!朝堂的威严何在?祖宗们辛苦建立的科举制度,传承百年,从未有过这般更改,陛下切不可贸然行事,以免招来灾祸啊。” 另一位中年贵族也高声说道:“是啊,陛下,祖宗制度不可轻易更改,这是我朝的立国之本,一旦更改,恐天下大乱,望陛下三思啊。”面对如潮的反对声,林宇面色平静,目光坚定地扫视着众人,不紧不慢地说道:“诸位爱卿,祖宗制度固然重要,朕亦敬重有加。但时代在变,国家面临的问题也在变。如今边疆不稳,敌军虎视眈眈,百姓渴望富足,生活安稳。若仅凭满腹经纶却不懂实际事务,如何能应对这些难题?增设实用学科,并非摒弃儒家经典,而是在其基础上,为国家广纳更多实用之才。儒家经典教导我们仁爱百姓,而这些实用之才,正是能将这份仁爱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更好地为百姓谋福祉,让百姓过上富足安康的生活,让国家在风雨中屹立不倒。” 尽管林宇耐心解释,言辞恳切,可保守派和旧贵族们依旧不为所动,他们心中的旧观念根深蒂固,坚决抵制这一革新计划。然而,林宇决心已定,犹如磐石般坚定不移,并未因众人反对而退缩。革新诏书颁布后,他立即着手筹备实用学科的考试事宜。他亲自挑选相关领域的专家,这些专家来自各行各业,有精通算学的民间智者,有经验丰富的农桑老手,有擅长水利工程的能工巧匠,还有久经沙场的兵法大家。林宇将他们召集到宫中,在一间宽敞明亮的宫殿内,与他们深入探讨考试大纲的编写。宫殿内,众人围坐在一起,桌上堆满了书籍、图纸和资料。林宇认真听取着每一位专家的意见,时而点头表示赞同,时而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他指着一幅水利工程图说道:“在水利学科的考试中,不仅要考察考生对水利原理的理解,更要考察他们在实际场景中如何规划、设计和实施水利工程,以解决水患、灌溉农田。” 专家们纷纷表示认同,并详细阐述了自己的看法。随后,他们又针对算学、农桑、兵法等学科的考试内容进行了深入讨论,最终拟定了详细的考试大纲和题目。但保守派怎会轻易罢休,他们暗中煽动一些旧贵族闹事。这些旧贵族们心怀不满,在京城街头张贴告示,告示上用醒目的大字污蔑科举革新是离经叛道之举,是对祖宗的大不敬。他们还在民间散布谣言,说新科举选出的官员会把国家引向歧途,让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一时间,市井街头议论纷纷,百姓们人心惶惶,原本平静的京城被搅得不得安宁。林宇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他的眼中闪烁着怒火,拳头紧握。他一面命人加强京城治安,派遣精锐的士兵在街头巡逻,严厉打击造谣生事者;一面召集保守派官员,在朝堂之上再次晓以利害。朝堂上,气氛紧张压抑,林宇目光如炬,扫视着台下的保守派官员,声音低沉而威严:“朕推行科举革新,是为国家长远计,为的是让我朝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立足,让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你们身为朝廷官员,食君之禄,理当为君分忧,为国家社稷着想。可如今却不思为国效力,却在背后搞这些小动作,置国家利益于何地?若再有人敢阻挠革新,定严惩不贷,绝不姑息!” 他的话语掷地有声,如洪钟般在朝堂回响,令保守派官员们心中一凛,不少人低下了头,不敢直视林宇的目光。为了让更多人理解科举革新的意义,林宇还亲自前往太学,太学内书声琅琅,充满着浓厚的学术氛围。林宇步入讲堂,学子们纷纷起身行礼,眼中满是敬畏与好奇。林宇微笑着示意学子们坐下,然后走上讲台,亲切地说道:“同学们,新科举给了你们更多展现才华的机会。无论你擅长算学、水利,还是兵法,都能凭借所学进入官场,为国家施展抱负。不要被旧观念束缚,勇敢追求实用知识,为国家的繁荣贡献力量。你们是国家的未来,肩负着国家的希望,只要你们努力学习,掌握实用技能,定能在新科举中脱颖而出,为国家的发展添砖加瓦。” 学子们听得热血沸腾,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不少人纷纷表示支持科举革新,他们热烈鼓掌,掌声如雷,在讲堂内久久回荡,这让林宇看到了希望,心中倍感欣慰。随着科举考试日期的临近,京城的氛围愈发紧张。保守派仍在暗中谋划,试图在考试当日制造混乱。他们秘密商议,计划安排一些人在考场周围闹事,扰乱考试秩序,以此来破坏科举革新。然而,林宇早有防备,他提前加强了考场的安保力量,安排了亲信官员负责监考。考场周围,士兵们荷枪实弹,严密巡逻,如同一座坚固的堡垒,守护着考场的安全。考试当日,京城戒备森严,街道上行人稀少,只有前往考场的考生们匆匆赶路。考场内,秩序井然,考生们满怀信心地走进考场,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期待与紧张。考场上,笔墨纸砚摆放整齐,考生们入座后,纷纷拿起毛笔,奋笔疾书,展示自己在实用学科方面的才华。有的考生在算学试卷上,迅速地计算着复杂的数学问题,笔下的数字如同灵动的音符;有的考生在水利试卷上,绘制着详细的水利工程图,线条流畅而精准;还有的考生在兵法试卷上,论述着自己对军事战略的见解,言辞犀利而深刻。待考试结束,阅卷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阅卷官员们在一间封闭的房间内,认真审阅着每一份试卷,他们仔细比对答案,严格按照评分标准打分。当一批在实用学科上表现优异的考生名单呈到林宇面前时,他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些考生,有的对水利工程见解独到,提出了创新的治水方案;有的在算学领域造诣颇深,解决了一些长期困扰的数学难题;还有的对兵法研究透彻,对军事战略有着深刻的理解。他们将为朝堂注入新的活力,带来新的思维和理念。科举革新后的第一批官员正式入职,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能。在治理水患时,懂水利的官员深入实地考察,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他们带领百姓兴修水利工程,挖掘河道,修建堤坝,成功解决了多年的难题,使洪水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农田得到了充足的灌溉,百姓们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在应对边疆战事时,熟谙兵法的官员出谋划策,制定了周密的战略计划。他们训练士兵,加强边防防御,在战场上指挥若定,稳定了局势,保卫了国家的领土安全。事实证明,林宇的科举革新卓有成效,朝堂风气焕然一新,国家发展也步入了新的轨道。而那些曾经反对革新的保守派和旧贵族,在看到这些成果后,也渐渐闭上了嘴,不得不承认林宇的远见卓识。林宇深知,科举革新只是第一步,未来还有更多挑战等着他。为了进一步巩固革新成果,他下令在各地兴办专门教授实用学科的学堂。他亲自规划学堂的选址,要求学堂建在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地方,以便吸引更多的学子前来求学。学堂建成后,林宇亲自前往视察,学堂内,宽敞明亮的教室,整齐摆放的桌椅,还有丰富的教学设备。林宇鼓励学子们努力学习,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他走进教室,与学子们亲切交谈,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和生活需求。在视察过程中,他还与老师们交流教学心得,探讨如何优化课程设置,让实用学科的教育更加完善。他提出,要注重实践教学,让学子们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和技能。老师们纷纷表示赞同,并表示将努力教学,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随着时间的推移,科举革新的影响逐渐扩大。周边国家听闻林宇的改革举措后,纷纷派人前来学习借鉴。在一次与外国使者的交流中,使者对林宇的科举革新赞不绝口:“陛下,贵国的科举革新实在令人钦佩。这些实用学科的设立,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推动了国家的繁荣发展,值得我们学习。贵国在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创新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林宇谦虚地回应道:“这只是我国为适应时代发展所做的尝试,希望各国能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我们都在为国家的繁荣、人民的幸福而努力,通过交流合作,我们可以汲取彼此的经验,共同应对各种挑战。” 通过与外国的交流,林宇也了解到了其他国家在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先进经验,为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提供了新思路。他发现,有些国家在职业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林宇将这些经验引入国内,对学堂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使实用学科的教育更加贴近实际需求。然而,革新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尽管科举革新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有一些保守势力心有不甘。他们在暗中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再次反扑。在一次朝堂议事中,一位保守派官员旧事重提,试图再次质疑科举革新的合理性。这位官员身材微胖,脸上带着一丝傲慢的神情,他恭敬地向林宇行礼后,说道:“陛下,科举革新虽初见成效,但这些实用学科出身的官员,在品德修养上是否有所欠缺?长此以往,恐对朝堂风气产生不良影响。毕竟,儒家经典所培养的品德,才是为官之本,若官员们只重实用技能,而忽视品德修养,恐怕难以公正地治理国家,为百姓谋福利。” 林宇早已料到会有这样的声音,他不慌不忙地回应道:“品德修养固然重要,朕亦深知其重要性。但实用才能同样不可或缺。我们在选拔官员时,并非只看重实用学科成绩,而是综合考量。考生们在参加科举考试前,同样要经过层层筛选,考察其品德和学识。而且,新入职的官员在任职后,也会接受道德规范的教育和监督。我们设有专门的官员培训课程,不仅传授实用技能,更注重品德修养的培养。事实证明,他们在各自岗位上表现出色,为国家和百姓做出了贡献。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而应继续推动科举革新,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只有将品德修养与实用才能相结合,才能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官员队伍,更好地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林宇的回应有理有据,逻辑清晰,再次坚定了朝堂支持科举革新的决心。其他官员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那位保守派官员也只好默默退下,不再言语。在科举革新的推动下,国家的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农业方面,由于农桑学科的发展,新的种植技术和养殖方法得到推广,农作物产量大幅提高,百姓的生活更加富足。工业方面,算学和水利等学科的应用,促进了手工业和制造业的发展,生产效率大大提升。文化方面,实用学科的兴起,激发了人们的创新思维,各种学术交流活动频繁开展,文化繁荣昌盛。军事方面,兵法学科培养出的优秀将领,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保障了国家的安全。林宇深知,这一切成果离不开人才的支持。为了进一步激励人才成长,他设立了专门的奖励制度,对在实用学科研究和实践中取得突出成就的官员和学者给予丰厚奖励。奖励包括金银财宝、土地房产,还有荣誉称号和晋升机会。这一举措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积极性,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实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为国家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各地的学堂里,学子们刻苦学习,老师们认真教学,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许多民间的能工巧匠也受到激励,积极参与到各种发明创造中,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做出了贡献。而林宇也将继续在革新的道路上前行,为国家的繁荣昌盛不懈努力。他时常思考着如何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如何培养更多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一次科举考试结束后,林宇亲自接见了成绩优异的考生代表。在一座华丽的宫殿内,考生代表们身着整洁的服饰,紧张而又兴奋地站在林宇面前。林宇微笑着看着他们,眼中充满了期待和鼓励:“你们是国家的未来,希望你们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百姓谋福祉,为国家谋发展。科举革新为你们提供了机会,也赋予了你们更大的责任。你们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用所学知识造福百姓,让国家更加繁荣昌盛。” 考生们深受鼓舞,纷纷跪地行礼,表示将不负陛下所望,努力工作,为国家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决心,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在未来的岗位上大展宏图的景象。林宇看着这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心中充满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憧憬。他知道,只要坚持革新,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国家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他期待着这些年轻人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国家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变革。随着科举革新的深入,林宇开始思考如何将实用学科与传统儒家文化更好地融合。他召集了一批学者和官员,在一座幽静的庭院内,共同探讨这一问题。庭院内,绿树成荫,花香四溢,环境十分宜人。众人围坐在一起,品着香茗,畅所欲言。林宇提出:“科举革新并非否定传统儒家文化,而是要将实用学科与之有机结合。我们要培养既有高尚品德,又有实用才能的人才。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将儒家的仁爱、正义等价值观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让实用学科的发展更具人文关怀。比如,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不仅要考虑工程的实用性,还要关注对周边百姓生活的影响,体现儒家的仁爱之心;在商业活动中,要遵循儒家的诚信原则,做到公平交易。” 经过深入讨论,大家达成了共识,并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如在学堂课程中增加儒家经典与实用学科相结合的内容,在官员培训中加强道德修养与实际工作能力的综合培养等。通过这些措施,科举革新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了创新发展,为国家培养了更多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学堂里,学生们在学习实用学科的同时,也深入研究儒家经典,将儒家的价值观融入到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中。官员们在工作中,既能运用实用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又能秉持儒家的道德准则,做到
《我从现代穿越古代当皇帝》精彩章节赏析
次日清晨,熹微的晨光仿若被一双轻柔却又带着丝丝凉意的手,小心翼翼地穿过雕花窗棂的缝隙,洒落在宫殿那光滑如镜的金砖之上。每一道光线都像是一条灵动的金色丝线,在金砖表面跳跃、交织,映出一片如梦似幻的金黄。林宇身处寝宫之中,四周宫女们早已等候多时,她们身着素净却不失典雅的宫装,眉眼低垂,神色间满是恭顺。
林宇在宫女们有条不紊的伺候下,缓缓穿上那身沉重而华丽到极致的龙袍。这龙袍由顶级的蜀锦制成,上面绣着的金龙栩栩如生,每一片龙鳞都像是用金线精心雕琢而成,在晨光的映照下闪烁着逼人的光芒。然而,此刻这龙袍穿在林宇身上,每一片绣着金龙的锦缎,都仿若承载着千斤的重压,沉甸甸地坠在他的肩头,压得他胸腔发闷,呼吸都不自觉地变得急促起来。他抬眼望向那面巨大的铜镜,镜中那张熟悉又全然陌生的面庞,让他的思绪瞬间有些游离。熟悉的是自己的轮廓五官,陌生的是那周身散发出来的帝王之气,以及即将面临的未知朝堂风云。他深吸一口气,胸腔剧烈起伏,试图让自己狂跳的心镇定下来,因为他清楚,今日,是他以皇帝身份首次临朝听政,这是命运给他的一场严苛考验,不容有丝毫差错。
当林宇踏入朝堂的那一刻,一股庄严肃穆到令人窒息的氛围,如同一股汹涌的潮水,瞬间将他淹没。殿内两侧,文武百官身着色彩各异却又彰显身份地位的朝服,整齐肃穆地排列着,宛如两列严阵以待的士兵。文官们身着长袍,手持笏板,神色间透着儒雅与深沉;武将们身披铠甲,腰佩长刀,眼神中满是坚毅与威严。他们的目光,像是无数支锐利的箭矢,齐刷刷地聚焦在林宇身上,每一道目光中都带着审视、揣测与期待。林宇强自镇定,双脚仿若灌了铅一般,一步步艰难地走上台阶,最终坐在那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龙椅上。刹那间,他只觉自己的心跳如同一面被疯狂敲击的战鼓,仿佛下一秒就要冲破胸膛。他下意识地握紧了龙椅的扶手,那坚硬的木质触感从掌心传来,指节因用力过度而微微泛白,然而他的面上,却竭力维持着威严庄重的神情,仿若一尊冷峻而不可侵犯的雕像,哪怕内心早已翻江倒海。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群臣齐声高呼,那声音仿若滚滚惊雷,从殿内最深处爆发,在空旷而高大的大殿内不断回荡、碰撞,震得林宇耳中嗡嗡作响,甚至连脚下的金砖都似乎跟着微微颤抖。他微微点头,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平稳而有力,从喉咙中挤出几个字:“众爱卿平身。”
话音刚落,昨日那位白发苍苍、身形佝偻的老臣,迈着略显蹒跚却又不失稳重的步伐出列。他双手高高捧着笏板,那笏板在他手中微微颤抖,仿佛也承载着他内心的沉重与焦急。他神色凝重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阴沉天空,开口说道:“陛下,边疆战事愈发危急,敌军如汹涌的恶狼,攻势愈发猛烈,如今已兵临重镇城下,我军防线在敌军的猛烈攻击下摇摇欲坠,将士们虽拼死抵抗,但伤亡惨重,恳请陛下即刻定夺退敌良策,拯救边疆于水火之中。” 紧接着,一位身形富态、肚腹微微隆起,身着华丽官服的官员,迈着急促的小碎步上前,语气中满是难以掩饰的焦急:“陛下,国库如今空虚见底,犹如干涸的河床,各地赋税收缴困难重重,诸多关乎民生的工程,如修建水利、修缮道路等,皆因资金短缺而被迫停滞。百姓们赖以生存的生计受到影响,怨言渐起,已呈不稳之势,若不及时解决,恐生变故。” 一时间,朝堂之上议论纷纷,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陈述着国家当下所面临的棘手难题,声音此起彼伏,交织成一片嘈杂的声浪。
林宇坐在龙椅上,表面上神色平静,仿若一潭波澜不惊的湖水,可内心却早已乱成了一团麻。他深知,此刻自己绝不能有丝毫怯意,一旦露怯,必将威严扫地,日后在朝堂之上更是难以立足。他迅速在脑海中回想起在权谋游戏里应对复杂局势时的种种策略,那些在虚拟世界里积累的经验,此刻成了他唯一的救命稻草。他强装镇定,脸上浮现出一抹深沉的神色,沉稳说道:“诸位爱卿所言之事,朕已尽知。边疆战事,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社稷安危全系于此,朕自会全力以赴,精心部署,定要将敌军击退,保我边疆百姓平安。至于国库之事,亦需从长计议,定要寻得开源节流的良策,既要增加国库收入,又要合理规划支出,切不可让民生工程荒废。” 他一边说着,一边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大臣们的表情,只见有的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认可的光芒,似乎对他的话表示赞同;有的则眉头紧锁,目光中透着疑虑,暗自思忖着其中深意,仿佛在揣测这位新帝的真实意图。
好不容易熬到退朝,林宇顿感如释重负,脚步匆匆地回到寝宫。他迫不及待地吩咐贴身太监,语气中带着一丝急切:“速去,将记载本朝历史与现状的典籍统统取来,一刻也不得耽搁。” 太监领命后,匆匆离去。不一会儿,太监便抱着一摞摞厚重的典籍匆匆返回。林宇一头扎进那堆积如山的书堆之中,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每一页书在他手中翻动,都像是在探寻这个陌生朝代的命运密码。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眉头越皱越紧,神色也愈发凝重,仿若被一层阴霾笼罩。
原来,这个朝代历经数百年风雨的侵蚀,早已积弊丛生,千疮百孔。官场之上,官员们相互勾结,狼狈为奸,贪污受贿之风如燎原之火,愈演愈烈。大到关乎国计民生的大型工程建设,从修筑宫殿、开凿运河,到兴建城墙,每一个环节都充斥着贪污腐败。官员们虚报工程款项,层层克扣,导致工程质量堪忧,无数百姓的血汗钱被他们中饱私囊。小到百姓之间的日常诉讼,从邻里纠纷到财产争夺,无一不需要贿赂打点,有钱者便能颠倒黑白,胜诉而归,而穷苦百姓只能含冤受屈。
在地方,土地兼并现象极为严重,富户豪绅们凭借权势大量圈占土地,他们或是勾结官府,以极低的价格强买百姓土地;或是利用灾荒之年,百姓生活困苦之际,巧取豪夺。致使众多百姓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根基,沦为佃户。这些佃户们在地主的土地上辛苦劳作一年,收获的粮食大部分都要上缴给地主,自己却只能勉强维持生计,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一旦遭遇灾年,如旱灾、水灾、蝗灾,田地颗粒无收,百姓们更是陷入绝境,饿殍遍野,哀鸿遍地,惨状目不忍睹。
而军队之中,由于长期克扣军饷,士兵们生活困苦不堪。他们穿着破旧的铠甲,吃着粗糙的食物,甚至连基本的温饱都难以保障。长期的营养不良,使得士兵们身形消瘦,体力不支。士气低落至极点,训练时也毫无积极性,敷衍了事。武器装备陈旧落后,破损不堪,刀枪锈迹斑斑,箭矢数量不足,盾牌千疮百孔,却无人修缮更新。边疆的敌军正是瞅准了这些致命弱点,才屡屡进犯,他们如入无人之境,肆意掠夺百姓财物,烧毁村庄城镇,边疆百姓苦不堪言。
林宇深知,若不进行大刀阔斧、雷厉风行的改革,这江山社稷必将摇摇欲坠,自己这皇位也必将如风中残烛,朝不保夕。可改革之路谈何容易,每一项举措都势必会触动众多利益集团的核心利益,那些贪官污吏、豪强大户,又怎会轻易放弃自己的既得利益,他们定会想方设法阻挠改革,招来重重阻力,甚至可能引发激烈的反抗。但他骨子里那股不服输、不认命的劲头瞬间被点燃,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决绝,在心中暗暗发誓:“既来之,则安之。既然老天让我穿越成了皇帝,我定要让这国家重焕生机,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好日子!哪怕前方荆棘密布,刀山火海,我也绝不退缩!”
小说《我从现代穿越古代当皇帝》阅读结束!